HOPE 希望學院
  • 希望學院
    • 希望防疫百貨區
  • 課程介紹
  • 院長文章
  • Youtube
  • 量子思維課程介紹

格局是自己給的,市場不好不是藉口。

5/13/2021

0 評論

 
「我很想創業,但是家人不支持,我現在該怎麼做才是最好的呢?」家人的擔心是正常的,不是他們不支持,或故意反對,是因為他們怕我們受到傷害,很多年輕人想創業時,都會遇到類似的狀況。

創業,不是憑著一時的激情,或是一股傻勁,創業與找一份工作來做其實是一樣的,你必須先確認以下三件事情:

第一,什麼是你的熱情所在?

第二,具備平均以上的水準。

第三,具備成長的引擎。

所以,要問自己的是:

你真正想做的是什麼?  
你為什麼要這樣做? 

你現在正在做什麼? 
你為什麼要這樣做?

我們每個人,從很小的時候,就已經對未來充滿各種的想像,無論那是怎樣的想像,在我們的內心,那都是很美好的一種憧憬。 

是的,就是那個憧憬,如同一顆種子被深深埋入我們的心田裡,慢慢的發芽、成長,只是大部份的時候,我們早已忽視它的存在,卻也不自覺的受到這個「憧憬」所影響,它不曾消失,只是被忽略。

當我們坦誠面對自己的「夢想」時,先不要急著去下定論,我們已經離那些成功的人只有一步之遙了,接下來,你要做的是透過 TIME 法則來實現它:

T就是 T-oss:把夢想從心中拋出來,想想要拋向什麼地方,才會有實現的機會。 

I就是 I-nvolve:資源整合,盤點你手中已經擁有的資源,以及實現這個夢想還需要哪些資源,然後去整合資源。 

M就是 M-aster:以夢想為核心,重新取回自己人生的主導權,不再隨波逐流,也不再人云亦云,勇敢的做自己(Be Yourself)。
 
E就是 E-ffective:發揮影響力,去影響周遭的人,怎麼影響?就是去幫助別人,我們幫助的人越多,我們的影響力越大,我們越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想。

TIME 法則的另一個重點就是:「不要等有機會才去做,要去做才會有機會」。
0 評論

【工夫到厝,欲吃就有】

5/12/2021

0 評論

 

思維會決定我們的人生與命運,這裡要說的不是偉大與不偉大,更不是聰明與駑鈍、睿智與愚蠢,而是一個微小的念頭、想法,就會帶來截然不同的結果。
「我做不到」、「我負擔不起」、「我沒機會」、「我會被排除」..... 這些都是負面的思維,大腦會被這些思維「自動關機」,所以,眼裡見到困難就會接受這個事實。
轉個彎,「我如何能做到」、「我如何負擔得起」、「我如何有機會」、「我如何不被排除」.... 這些就是正面思維,大腦會被這些思維「自動開機」,所以,眼裡見到困難就會找尋方法。
負面思維不僅僅如此,還會讓我們活在恐懼、害怕、緊張的情緒之中,因為困難總是如影隨形,使我們整天專注在這些情緒與想像之中,沒辦法沈靜思考,只會越忙越亂。
生氣與不滿可以體現對環境、生活的渴望,但恐懼會讓我們陷入無知與莽撞,就像恐懼沒錢會讓人拼命去賺錢,但賺錢之後仍會恐懼錢不夠多,會永無止盡的陷入恐懼之中。
大家一定都聽過,不要為錢而工作,而是要會去駕馭錢,因為錢只是工具和手段,自由才是真正的目的。
同理,不要為行銷而工作,而是要會去駕馭行銷,因為行銷只是工具和手段,品牌才是真正的目的。
所以,恐懼賣得不好會讓人拼命去賣東西,但賣了之後仍會恐懼後面賣不出去,這也是永無止盡的恐懼。
找出品牌背後的「訴求」才是關鍵,每個品牌都有「初衷」,也就是品牌精神與價值,商品都是大同小異,不是A公司就是B公司的,但品牌的訴求就不同了。
《麥當勞》漢堡賣的是速度與品質,《漢堡王》的漢堡是賣美國人吃的牛肉,《溫蒂漢堡》賣的是滿口醬汁的飽足感,都是「漢堡」,因為「訴求」不同,商品各異其趣,不會只有一家獨活。
好的行銷手法都很簡潔,都很有力,「寥寥數語、字字誅心」,直接敲動目標客群的心,不要盲目的做文案與投廣告,更不要以為客戶有耐心細讀我們的文章,事實上,文章越長,按讚數越少,除非,你已經是「知名人士」、「知名品牌」。
名不見經傳的時候,不要老去想「形象」這件事,再精美的圖片、照片終究是「廣告」,你自己看廣告的時候會怎麼想?
除非是知名品牌的廣告,面對聞所未聞的品牌,我們內心的OS很誠實:這是老王賣瓜吧、裡面有鬼吧、這麼屌我怎麼沒聽過....
所謂「喝咖啡、聊是非」,以上是今日咖啡時間後的感想,我們不聊是非,我們聊「江湖ㄟ眉角」,分享大家按此處以編輯.
0 評論

紀律+愛=成熟

5/8/2021

0 評論

 
物質世界的一切有起承轉合、生老病死,因為物質會逐漸老舊,但這不應該是一種藉口,什麼藉口?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的藉口,就算是一帆風順的人生,還是有謝幕的時候,不是嗎?
當我們謝幕的時候,回首一看,哪有那麼多的不如意,再大的風雨也都不重要了,遺憾的只有一再被忽視的當下,活在當下的那個當下。
所以,人生就是一趟學習的旅程,學習是重要的,但能否有效地去學習,是否願意去學習,卻不容易搞清楚。

最主要的問題在於現代社會一切都講求速度,沒有足夠的愛與耐心去先弄清楚為什麼要學習,以及如何去學習,只想以最快的速度去看見「成果」,久而久之,學習出現兩種現象....
一種是只想簡單的學習,最好是「一天搞懂OOO」、「三分鐘學會OOO」;
一種是拒絕學習,因為學習太難了,學會了也不一定會成功。
其實,學習的目的從來不是成功與致富,而是學會去體驗人生與創造人生,只有做好這兩件事,才可以因此而獲得某種成功狀態,甚至因此而獲的財富滿足。
要怎樣做好這兩件事呢?就是一天一腳步,保持持續而穩定的進步,也就是所謂的「紀律」。
至於愛,就是持續前行的動力,要有行動,否則怎麼愛呢?
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自己沒那麼愛,才是真正的主因。
面對事實,講真話,不要活在自己狹隘的幻想裡,也不用去猜別人的心思,每個人都是自主的個體,都可以擁有自己的想法,與其去猜別人的想法,不如去實現自己的想法。
因為,要為「愛」下定義是非常困難的,愛也講不清楚,也沒什麼道理,更不用問原因。
溺愛好像也是一種愛,但這種愛只關注自己的感受,不太管被愛的人是否具備獨立的人格與生活能力。
​
上癮好像也是一種愛,因為愛得無法自拔,但這種愛同樣只在乎自己的感受,不在乎自己的健康。
激情好像也是一種愛,因為瞬間的快感、愉悅讓人很享受,但這種愛仍然侷限於激情,等激情消退、新鮮感褪去,就愛不下去了。
上面的這些愛都是「欲愛」,都是來自「感覺」。
但感覺不是真的愛,感覺只是慾望,無論是對人、對事、對物都一樣。
成熟的愛是一種承諾,懂得付出,也裝得下別人的感受,不是一廂情願。
所以,成熟=紀律+愛,讓我們成熟的去愛,用紀律打造出自己想要的人生吧!按此處以編輯.
0 評論

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一直在變

5/6/2021

0 評論

 
圖片
沒有時間、空間、物質
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一直在變,人生的本身就是生、老、病、死的變化過程,但是,活在節奏快速、忙忙碌碌、燈紅酒綠、汲汲營營的當下,我們每天關心的是如何吃得更好、穿得更好、住得更好、升(官)得更快、賺得更多....,這些都會隨著生命的消失而消失,無論過程中你有多執著,最終仍敵不過生命的終點,這就是「諸行無常」。

我們生活的世界是由量子所構成,這些極小極小的「能量體」,集合在一起才能夠被我們的眼睛看到,被我們的耳朵聽到,被我們的鼻子聞到,被我們的舌頭嚐到,被我們的皮膚觸覺到。
但是,我們卻看不懂量子的疊加、干涉、糾纏、震盪四大現象,宇宙大自然運行的法則就是頻率與能量的變化,如果看不懂這些,執著於一時的得與失,就會陷入反覆痛苦之中。
因為,得與失會帶來焦慮、煩惱,而其中,焦慮來自抗拒,痛苦來自煩惱,引發出來的就是各種情緒,這就是「諸漏皆苦」。

愛因斯坦說「物質就是能量」,能量來自量子的振動頻率,量子本身沒有「成見」與「偏見」,不會去做判斷,是我們賦予了喜、怒、哀、樂、愛、惡、慾等情緒,所以,宇宙間的萬事萬物在本質上都沒有好壞,快樂也好,悲傷也好,都是我們自己的「感覺」,我們用感覺去賦予了量子四大現象某個意義,拿掉這些「感覺」,量子仍然只是量子,這就是「諸法無我」。
從多維度時空的角度來看,物質世界是維度非常低的時空,生活在低維度時空的我們,是無法跳脫空間與時間的束縛,甚至,為了讓這個物質的身軀活得比較滋潤,必須不斷的給予養分,讓身體維持較好的運作。

即使如此,沒有任何力量可以抗拒變化、抗拒死亡,這才是真相,真正看懂了這個宇宙大自然的運行原理,放下不切實際、窮奢極慾的幻象,才能活出真正的自己,這就是「涅槃寂靜」。
何謂生與死?
生就是聚合,死就是消散,時間就是過程。

物質世界的萬事萬物都會聚合與消散,都有生與死,不是只有人才有生有死。
潘多拉盒子裡裝滿了各種可怕的東西,但是裡面還有一個東西叫做「希望」,人生需要希望,生活也需要希望,但希望也帶來無常,無常就是變化,越是光鮮亮麗、登峰造極,越是無常。
所以,花朵即使再怎麼美麗,凋謝的時候一樣讓人不忍卒睹。
不過,盛開的花朵與凋謝的花朵表面上看起來不一樣,本質上,都是量子所組成,只是振動頻率與排列方式有所變化,呈現出來的「狀態」不一樣。

那麼,我們人呢?
當你太看重自己的時候,自我意識越強大的時候,會帶來更多的衝突與變化,造成無止境的情緒反應,煩惱與痛苦因此源源不絕,只有放下「自我」,站在別人的角度的時候,情緒才會慢慢消散。
當我們深刻認識到這個自我的本質時,才可以具備智慧,才不會「無明」,才不會煩惱。
以上是最新的體悟與感想,如果喜歡就幫忙轉發出去囉,善知識要傳遞才能產生力量~

​如果想更進一步了解這個宇宙大自然的法則,歡迎來《量子思維》找我囉~
https://quantum.pro4ceo.com/course-introduction/
2021-07/03《量子思維》初階.台北場
https://core.newebpay.com/EPG/pro4ceo/r6Iwwl
0 評論

態度決定命運

5/5/2021

0 評論

 
有錢的態度

我們常說有錢的「腦袋」與「思維」很重要,尤其是知道如何運用累積多年的商業知識、經驗,結合別人的時間、資金來進行投資、經營、創業,可以創造出非常豐厚而驚人的財富。

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如何運用「商業模式」來創造財富,這是一般人靠勞力,有錢人靠腦袋的最大差異之一。

商業模式就是商業的致勝術,但是當你聽完別人談商業模式卻只能發出驚嘆的聲音,而毫無頭緒該怎麼做時,這就表示你具備的財富思維及想像力都遇到極限了。

這時候,面對想像力限制的「態度」,決定了你的命運。

投資有風險,但無知才是最大的風險。

學習的代價很貴,但無知的代價更貴。

賺錢沒有想像中難,但改變思維才是最大的困難。

面對財富思維及想像力的極限,你願意跨出舒適圈嗎?

願意挑戰自己的極限嗎?

努力,沒有極限!


國際總裁菁英書院
 
顧岌然 院長​​​
按此處以編輯.
0 評論

BE yourself

5/5/2021

0 評論

 
綜觀古今中外的成功者,沒有幾個人在一開始的時候,會獲得當時人們的認同,甚至被譏為傻子、瘋子、做白日夢,但這些成功者的成功就在於堅持自己的夢想與觀點,BE YOURSELF,勇敢地做自己,不管別人怎麼看、怎麼想,只管一路向著目標直奔,然後在眾人驚嘆聲中登峰,拿下聖杯,不再是「瘋子」,反而成為了大家爭相傳頌的「神」,真的是神嗎?當然不是,所以馬雲才會一再強調要BE YOURSELF。

「BE YOURSELF」就是不要太在意別人的眼光、看法,專注在自己的想法、意念上,認真地去思考自己看到、發現、洞見的事物,什麼叫做「機會」?機會當然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機會來自我們真實的看待自己的夢想,要把那些不必要的「雜念」清空,怎樣的「雜念」?就是「哎呀,這不可能做到啦!」、「如果真是這樣,別人為什麼不去做?」、「這個想法太異想天開了!」、「醒醒吧,別一天到晚做夢了!」…。如果,當初馬雲很在乎這些,今天哪會有人民幣698億元的身價,以及市值1530億美元(約新台幣4兆5900億元,人民幣9180億元)的阿里巴巴帝國。

單純的做自己(BE YOURSELF)就是蹲下來,靜下心來認真的思考我手上擁有什麼資源?還缺什麼資源?該怎麼做?從哪裡開始做?做出怎樣的東西?有多大的價值?蹲下來有二層意義,一是你不蹲下來怎麼跳得高,二是蹲下來好好地紮馬步,任何事情都要付出代價,關鍵在於怎麼付,以及付出什麼?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而前面提到的資源、流程、價值也就是競爭力的定義啊!

28歲獨自完成環遊世界七大洲的夢想,奮鬥歷程被寫入台灣高中教科書中,被推薦參加台灣十大傑出青年選拔的黃千碩先生,他有一本隨身的「夢想筆記」,裡面記載了他的許多人生夢想與目標,其中也包含了「成為十大傑出青年」,根據他自己的透露,當初寫下這個夢想時,完全沒有猶豫,只想到如何透過這個榮譽來推動更多的社會公益,雖然手中沒有一點資源,但是只因為寫下這個夢想,勇於做自己(BE YOURSELF),路就這樣一步一腳印地走出來。

很多人一直在追求,追求最好的賺錢方法,最完美的解決方案,最棒的人生,其實,哪裡有最好的賺錢方法?只有「最適合」的賺錢方法,否則,大家都去照著馬雲、郭台銘、李嘉誠的成功模式去抄就好了,問題是,從來不會有第二個馬雲、郭台銘、李嘉誠啊。

最適合你自己的方法,就是來自BE YOURSELF的方法,尤其是在今天這個大環境下,馬雲說:「影響生態系統的關鍵因素不是獅子、大象,而是微生物。」大企業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百家爭鳴的時代來了,敢於想像,有眼光、理想、胸懷、實力,就是主宰未來市場的人。

國際總裁菁英書院
 
顧岌然 院長​​
按此處以編輯.
0 評論

選擇,造就人生

5/5/2021

0 評論

 
是我們的心念,把我們的人生和事業,導向我們所希冀的特定結果。
​

做任何事情、採取行動的時候,了解心念以及潛能的運作過程,我們就能夠積聚龐大的能量,使我們的事業如願地發展。

以這樣的「理解」作為行動基礎的人,容易投射、吸引其他人採取相呼應的行動方式,然後事業就會如同滾雪球一般越滾越大。

無論是世界級領導者的六項核心DNA,還是理查‧聖約翰(RICHARD ST. JOHN)在TED的6分鐘快講(TED QUICK TALK)中,所談的《成功的8個祕訣(8 SECRETS OF SUCCESS)》,有沒有發現,成功者的特質(或說,應該要具備的心念)都不外乎:愛、專注、真誠、信賴、利他。

存好心、說好話

「七項禮物(THE TRAVEL’S GIFTS)」的作者ANDY ANDREWS說:「弱者受環境支配,強者以環境為武器。」剛好點出了一項事實,我們的身體是靈魂的載體,靈魂則透過「思考」來呈現,所以,即便是天生下來,DNA的組合已經固定,出生在富貴還是貧困家庭,別無選擇,但從已知的歷史上,我們仍然可以看到有人靠著後天的努力,來扭轉現況,實現自己的夢想,關鍵就在我們的「想法」!

很多宗教都勸人們要存好心、說好話,我們現在可以確定,每個人都可以下定「決心」去實現某個東西,事實上,在起心動念的一剎那,我們身體的內在(小宇宙)以及外在(大宇宙),量子物理的「大戲」已經開始發揮作用了。所以,可以這麼說,我們無時無刻不受到「心念」的作用與影響,稍有不慎,負面的心念就會填滿我們的心胸,除了自己要不斷的保持「存好心」,更要時時不忘「說好話」,讓外界投射過來的負面言語、行為,都如同水的雜質一般沉澱下去。

我們是我們的選擇(WE ARE OUR CHOICES)

更進一步來說,即便每個人天生的起點就不一樣,有的人出生貧困,有的人甚至沒有雙手、雙腳,但事實一再的證明,是我們的「選擇」造就了我們的人生。明白這個道理後,現在,你會選擇怎樣的心念呢?很多人都在等上帝/老天爺的指示,其實,是上帝/老天爺在等我們下「決定」,決定什麼?決定用怎樣的心念來看待自己的人生、看待所面臨的一切事物。

在成功者身上,無論他的成就是高是低,大多具備了許多美好的品質,我們對任何人所做的行為,即使再微不足道、再無心(其實不會是無心,行為的本身,就是潛意識所積累的心念,所產生的結果),都會在我們的心中播下種子;待種子成熟開花之時,原本微不足道的行為就會成長為巨大的影響力,無論這個影響力是好的還是壞的。

如果選擇「給予」,回來的是「財富」。
所以,想要飛黃騰達,財源廣進,你必須「保持慷慨大度的心態」。

如果選擇「善待」,回來的是「美好」。
所以,想要幸福快樂,你必須「善待所有的人」。

如果選擇「放下」,回來的是「健康」。
所以,想要身體強健、充滿吸引力,你必須「避免憤怒」。

如果選擇「助人」,回來的是「成就」。
所以,要生活美滿和成就卓越,你必須「樂於幫助他人」。

如果選擇「專注」,回來的是「寧靜」。
所以,想要專注、勇敢、趨吉避凶,你必須「保持內心的寧靜」。

如果選擇「智慧」,回來的是「自由」。
所以,想要心想事成,你必須「明辨是非善惡,秉持良心來判斷」。

如果選擇「融合」,回來的是「圓滿」。
所以,想要事事圓滿,你必須「愛與慈悲」。

各位總裁菁英,想要成功要先想像成功,刻意去引發我們正向思考的心念,就能引導我們看見成功的事情。聖經的路加福音6:44節也說:「每一棵樹都是憑著它的果子被認出來,人不從蒺藜中收無花果,也不從荊棘上摘葡萄。」如果心念就像長滿刺的蒺藜果實或荊棘枝幹,能夠獲得甜美的成果嗎?看到這樣的人,一定會讓大家退避三舍,避之唯恐不及吧。
 
國際總裁菁英書院
 
顧岌然 院長​​​
按此處以編輯.
0 評論

哪種心態

5/5/2021

0 評論

 
哪種心態

早上聽聞一位夥伴感慨地說:「過去只是一味地想去幫助人,卻沒有仔細想過該怎麼幫,沒有方法、沒有模式。」這個世界真的很美妙,有各式各樣的風俗、文化、人文、藝術,也有各種個性、想法的人,其實,每件事情都沒有絕對的對錯(當然,違法的事不在範圍內),只是「你為什麼想這麼做」而已。

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說:「很多人是商業的心態,公益的手法來做事。」這樣做好不好?當然不好,因為這樣做不但無法帶來公益的效益,連商業的結果也達不到。

那該怎麼做呢?並不是「公益的心態,商業的手法」這麼簡單的邏輯,而是「你為什麼想要這麼做」,當你非常清楚自己的目標,才能夠全心的投入在這個目標上,這時候出現的就是「專注」了。

「郭台銘先生想不想去幫助人?我不知道,但我發現他的邏輯是專注於每件事,並把每個環節都做到極致,幫助了客戶,也幫助了消費者,更幫助120多萬個員工的家庭。」我告訴夥伴,所以,無論是公益的心態還是商業的心態,重點在於「你願意花多大的力氣去專注」,股神華倫.巴菲特也說:「專注是全宇宙最可畏的力量。」

 
國際總裁菁英書院
 
顧
岌然 院長​​​按此處以編輯.
0 評論

讓自己有錢

5/5/2021

0 評論

 
有錢人努力「讓」自己有錢
為什麼「如何變得有錢」不重要?
因為「變」有錢的本身,
就充滿了太多的不確定與投機心理,「變」的過程或「變」的條件,往往都不是在我們的掌握之中,這就好比你可以去買一張樂透彩券(LOTTERY),但是你無法確知這張樂透能否中獎一樣,那麼,又為何將「致富」這件事,僅僅是透過空幻的「期待」來達成呢?

哈福˙艾克說:有錢人努力「讓」自己有錢,窮人一直想著要「變」有錢。
很多時候,無法致富的人是因為他們沒有好好的、認真的去思考過「自己想要什麼」。而致富的人因為念頭、目標很清楚,不會只是去「想要變有錢」,他們會「致力」於讓自己更富有,或許從一份有限的薪水開始,在「努力讓自己有錢」的驅動之下,會先毫不保留的貢獻自己,例如一天工作16個小時、一週工作6~7天,犧牲與家人、朋友聚會的時間……,聽起來好像犧牲很大,但仔細想想,如果手中原本就沒有多少財富,又不願意去付出、投入,如何能「變」富有呢?

所以,無法致富的人往往安慰自己「是顆螺絲釘」,認為自己出身卑微,卻完全不理會「英雄不怕出身低」,這句千古名言背後的真理,並且急於尋找自我的合理性,就迫切地希望自己從屬於社會上20/80法則裡最大的一群群體,持平而論,那個80%的群體是富有的還是較不富有的呢?

曾有學員問我:「要怎樣才算有錢呢?」
非常好的提問,我
們不必成為像是李嘉誠、郭台銘這樣的首富,記得年輕的時候,剛剛結婚不久,有一次我與內人討論到收入的問題,我說:「等我月收入超過新台幣10萬元,妳就可以不必上班了,好不好?」傳統的大男人思維,內人卻只是笑了笑,沒有說任何話,好面子的我這下急了,「那麼,月收入超過20萬呢?這樣總可以吧!」心裡燃起大丈夫當如是的雄心壯志,這時,內人輕輕的「哼」了一聲,看著我說:「不是多少錢的問題,重要的是我們可以一起打拼,將來到餐廳吃飯時,不必看價目表,想吃什麼就吃什麼,這樣的財富滿足就可以了。」從那一刻起,我才領悟到什麼叫做「財富滿足」,沒錯,這裡我們要談的不是誰的錢多,或是誰更富有,而是能夠透過自己的努力,讓自己做到財富的獨立與滿足。

國際總裁菁英書院
 
顧
岌然 院長​​​​按此處以編輯.
0 評論

犯錯的機會

5/5/2021

0 評論

 
沒有犯錯的機會
是什麼樣的豪情壯志,可以驅動人們內心的鬥志?是願景、是理想、是抱負、是信念,是一切的起心動念!各位總裁菁英們,準備好啟動一天的精采了嗎?讓我們為這一片土地與子子孫孫的未來打拼吧!SAY YES!

很多人說現在的年輕人是草莓族,缺乏目標與方向感,只想追求「小確性」。前些日子應邀前往臺灣彰化企協洽談培訓專班的籌設事宜,企協的許會長親自出來接待我們。許會長創業打拼30餘年,在自行車零組件及機械行業執業界的牛耳,有非常棒的成就。「年輕人沒有犯錯的機會!我們年輕的時候創業,什麼都不懂,也沒人教,全靠自己摸索,有時候難免弄得頭破血流,犯錯是家常便飯,可是現在的年輕人,雖然受過良好的教育,工作環境、條件都比30多年前好,卻不容許犯錯,這是一種偏見!」許會長侃侃而談。

「為什麼不容許年輕人犯錯呢?」我好奇地問,「因為第一代的創業者辛辛苦苦的打下基礎,深怕年輕一代的沒辦法好好承接,所以要求特別高。」許會長邊講邊用雙手比出高低的落差,的確,這就是目前普遍存在於華人企業的二代接班問題。創業維艱,好不容易建立的基業,任誰都會特別小心翼翼的呵護著,但這樣的呵護往往造成企業接班的大問題。試想,如果不讓第二代去摸索嘗試,不讓他們具備這些寶貴的經驗與智慧,他們怎麼有辦法扛起這麼大的責任呢?

激勵大師安東尼羅賓也說:「每個勝利者都有一個開始。敢於開始,才能找到勝利的路。」年輕人需要的就是這一個「開始」,不給他們去嘗試,就很難得到勝利的成果。

有沒有什麼可以讓一代放心,二代安心的做法呢?郭台銘先生說:「經驗 = 時間 + 金錢」,可以給第二代一些時間去嘗試,但是第一代求好心切的想法往往讓第二代沒有充分的時間去成長,這時候,就必須透過「金錢」來換取「時間」,方法有二種,一是去聘請有經驗的人來做,但是這樣就不是二代傳承了,最理想的做法是提供一個有效的學習方法,幫二代花錢來買「經驗」。這個「經驗」最好是連第一代都能用得上,那就太棒了!

所以,當下許會長與我們敲定了後面的合作細節,準備透過總裁營運戰略學及總裁資本二套課程來建立一代與二代之間的共同語言,許會長用登山做了比喻:「一代衝,二代穩,三代大步登峰。」成功者的眼光的確與一般人不同,我們還在談二代接班的問題,許會長已經在思考第三代的發展。

我們常常從歷史爭戰中看見,競爭是不會等你準備好的,臺灣彰化企協已經啟動整個協會的學習列車,加速推動企業第一代與第二代的成長,如果其它企業稍有遲疑,將會錯失競爭力升級最佳的契機!

各位總裁菁英們,「沒有播種,何來收穫;沒有辛勤,何來勝利;沒有魔難,何來榮耀;沒有挫折,何來輝煌。」讓我們一起搭上學習的列車吧!SAY YES!
 
國際總裁菁英書院
 
顧岌然 院長​​​​​按此處以編輯.
0 評論
<<上一步

    顧岌然院長

    前鴻海精密戰略部門領導,九年的時間鴻海年營業額從3000億元成長到3.9兆元
    曾獲邀擔任台灣發展研究院副院長、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等任職,在企業經營管理、行銷管理、戰略分析與商業模式規劃等擁有深厚的涵養與實戰經驗。

    封存檔

    六月 2021
    五月 2021

    類別

    全部

    RSS 訂閱

國際總裁菁英書院

希望學院


電話

(02) 8522-1559

地​址

​242 
新北市新莊區富貴路482號4樓

LINE官方帳號
https://lin.ee/zHqcvXT

Email

service.jproceo@gmail.com
  • 希望學院
    • 希望防疫百貨區
  • 課程介紹
  • 院長文章
  • Youtube
  • 量子思維課程介紹